
在2007年的書籍《The Cinema of Ang Lee: The Other Side of the Screen》中,作家惠特尼·克羅瑟斯·迪利(Whitney Crothers Dilley)詳細分析李安電影中蘊含的驚人多樣性及李安電影中經常出現的主題-異化、邊緣化和壓抑。 許多李安的電影,尤其是他早期的父親三部曲,主題聚焦在現代與傳統之間的互動。一些他的電影中也具有輕鬆的漫畫式的氣氛,顯示他擺脫臺灣歷史現實主義電影擁有的特徵,因為臺灣已經在1987年結束戒嚴。《喜宴》(1993年)是李安引起國際注目的電影作品,而《理性與感性》(1995年)則讓他第一次獲得國際上廣泛的讚譽。隨後《臥虎藏龍》(2000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與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與《斷背山》(200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李安穿梭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呈現,《斷背山》甚至引發美國國內有關同性戀議題激烈的辯論。李安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被問到他如何創作他的電影,李安則回答說:「我沒有發現我的電影,而是我的電影找到了我。」
By Posted on